[ZT杂谈]从牛顿到巴菲特

作者 波坦, 2006 二月 27, 00:12:42

« 上一篇主题 - 下一篇主题 »

波坦

   《投资的格栅理论(Latticework:The New Investing)》是Robert G.Hagstrom在2000年写的畅销书,Hagstrom是巴郡公司万年老二查理·芒格的忠实粉丝。Hagstrom用了不足两百页文字就将物理学、生物学、社会学、心理学、哲学、文学,和投资扯上了关系,叫人侧目。李准先生的翻译令作品增色不少,只是瑜中有瑕,不少约定俗成的专有称呼李先生多有独创,比如将"亚当·斯密"译为"史密斯",将"萨缪尔森"译为"塞缪逊",一律向港台看齐,将"高盛证券"译为"金人塞何"更是前无古人。
  所谓格栅理论(Latticework),其实是芒格的形象化比喻。芒格认为投资有大成的人往往待人接物圆润通达左右逢源,因为挑选股票就是出世艺术之一分支。王安石《答曾子固书》中有"读经而已,则不足以知经"的言论,了解经书的内容要去经书以外寻求,学诗的功夫在诗之外,炒股的功夫也在股市外。五花八门的学科就像一个个格栅,当跨越一门学科进入另一门学科时,我们会发现它们之间有些地方相互交叉,并在其中各自得到加强,如果能感觉到不同知识体系的共通点,就能分辨出不同的思考方式,然后甲学科的概念被乙学科的知识巩固,而乙学科的知识又可能被丙学科的定律巩固,如此循环不息,不断强化巩固,我们就会越来越清楚自己的路走对了。这种相互印证的思想正是物理学的精华,而层层递推则是数学的精华。查尔斯·道将之运用到投资上:当工业指数与铁路指数互证时,则大势可定。好的投资通常是非常简单的,只需不多几种学科的基本知识加上真正伟大的思想来支持即可。首先我们要从许多不同的知识领域吸收有意思的概念,这个概念就是思维模式;然后学会辨认相似的模式。第一点是使我们受教育;第二点是学会思考和辨认不同。第一点是中国人的强项,第二点是西方人的强项。中国人是追求卓越的民族,有很强的求知欲,但我们的教育与西方讲求思辩大相径庭,孔子门生写的《论语》与苏格拉底徒弟柏拉图写的乃师语录风格迥然,很说明问题。正因如此,Hagstrom杂家通论对我们更具深意,一定意义上有启蒙作用。不少投资老手多年浸淫股市,对某门理论可谓精益求精,但是收益增加有限,其实是钻进了死胡同,多看看Hagstrom的文章或可打通淤塞处,收柳暗花明之效。
  先说物理学。在1665年,当传说中的那只苹果砸中牛顿脑门的时候,科学之光就已照亮了西方黑暗了几个世纪的天空。牛顿第一个惊人发明是流数,现在我们称它为微积分,是高等数学的基石;接着从白光里分离出了七色光谱,这是现代光学的基础;然后上帝失色了,万有引力被提出,力学彻底改变了人类进程。牛顿将宇宙看成一个精确的"时钟",有序并可拆分,他把拆分出来的 "零部件"逐个研究,组合后即成他心目中的宇宙,这是传统物理学的核心思想:将一个物理现象分解成几个基本部分,再定义作用在这些粒子上的力。物理即格物致理,通过了解物体的本质来达至追寻真理的一门学问,这个思想现在看有点幼稚,但在当时是非常先进的。它的数学精确性、普遍适用性让人类有了塌实感和掌握确定答案的得意,神不再是人类遇到难题时的唯一求助对象。投资人面对茫茫股海,无助无奈感可能尤胜17世纪之前的西方人,所以当江恩略有小成,就发话道: "我们拥有一切天文学及数学上的证明,以决定市场的几何角度为什么及如何影响市场的走势。如果你学习时有所进步,而又证明你是值得教导的话,我会给你一个主宰的数字及主宰的字句。"这是什么投资水平?这种投资水平就像人类在17世纪对世界的认识水平,充斥着窥见宇宙一些奥秘后的兴奋,以为得其全豹,一腔自信。在兴奋过后,理智才重又回归,牛顿晚年认识到了自己所创理论的不足,开始极端信仰宗教;江恩晚年同样认识到了自己所创理论的不足,他亦极端信仰宗教。因为他们研究越深入,越发现自己的无知,重又认识到人类对未来所知有限,所不知却极多,所谓主宰数字、主宰字句只系自欺欺人。
  人类认识世界一般经历四个阶段,认识水平的提升是从具象向抽象发展,这也是物理学乃至其他各门学科(当然包括投资学)的发展历程。第一阶段是数据的积累和归纳;第二阶段在详实数据基础上建立定律定理,称为"唯象";第三阶段在各类定律定理基础上建立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,称为"架构";第四阶段以理论架构为基础,提炼概括出"局部真理"。第谷做了第一步,开普勒完成第二步,牛顿是第三步,爱因斯坦质能方程式、狄拉克分子自旋方程式就是第四步。道氏发明指数、格雷厄姆出版《证券分析》是第一步,从此投资人有了描述升跌、讨论价值中枢的统一语言,道氏和格雷厄姆是开创性的,他们建立了两个平台。道自己与汉密尔顿归纳出了道氏三大定理是第二步;萨缪尔森发明影子价格,尤金·法玛提出有效市场假设,都是建立在格雷厄姆学说上的,也算第二步。雷亚写成道氏理论是第三步,现金流折现法(DCF)是格雷厄姆派的正统传承,其他如曼德波罗的分形理论、托宾的重估价值理论(q理论)、夏普的CAPM都是第三步。但由柏彻特完成的艾略特波浪理论却成为技术发展进程上的逆流,恕小生妄言:那是一种倒退,艾略特以五波三浪解释所有波动,虽不失巧妙,但从抽象回复到具体形态,是认识上的退步,认识水平从第三阶段直接跌回第一阶段。现代金融正进入第四阶段,斯科尔斯和布莱克的期权公式已非常接近数学,高度概括性令人心生对人类文明的神圣感,难怪每次布莱克参观芝加哥交易所,所有在场交易员都会起立鼓掌,那是对人类智慧的由衷礼赞。
  牛顿一生追求一种可以解释宇宙万物万变的终极知识,虽未成功,但留下许多供我们学习的材料。他相信平衡是自然最终归宿,如果力发生偏移,系统可以凭借自身运行回复平衡。亚当·斯密将这个平衡理论引入经济领域,需求、供应可以凭借自身运行保持平衡,这就是著名的古典经济学的核心。马歇尔将之理论化,用来解释需求、供应和价格的关系。大至全球经济、中至一个市场(比如股市)、小至一家企业可能不断发展,达至最强实力,随后发展停滞不前或趋于衰落;转折点就是发展活力和衰落相平衡时。但是现实中平衡是偶然的,不平衡却是常态,因而以平衡为中心衍生出来的理论注定修不成正果。人类的认识上升到另一个层面:不再简单的认为价格围绕价值波动,而是呈螺旋式上升,波浪式前进。推动这一认识的学科叫:生物学。